一道小学数学题难倒无数外国网友:难道我们的数学真是体育老师教的??

搜搜小姐姐 搜搜小姐姐
来源:互联网

50 + 50 - 25 x 0 + 2 + 2 = ??

这条看起来没有什么吸睛点的推文在接下来这几天一下火爆了,与之相关的话题更是引起上万人参与,就差冲上全美热搜榜…

有人甚至专门去请教了数学家...

所以,这道在我们看来平平无奇的加减乘法运算题到底有什么魔力点燃了推特呢?

因为,为了证明答案究竟是4还是104,国外网友已经快打起来了…

运用我们的口算心算能力,我等吃瓜群众可能在10秒钟内就得出一个已经又验算了一遍的笃定答案,“104 啊,不然捏?”

而大家的内心应该也都是:得到4的答案的人咋算出来的…

但在美国网友的世界里,他们可能会用同样的口吻回一个“答案是4啊,其他答案怎么算出来的??”

在这个数学问题po的问答区,深深坚信“4”是终极答案的人群动辄数百人,

粗略累加一下各个站“4”答案的帖子后估计小一万人是有的…

那“4”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到的呢?

一位高赞网友十分耐心地给大家辅导了一下这个神秘作业,

“别再瞪着这个等式了!垂直写下每一行进行运算你就知道了:

50

+50

-----

100

-25

-----

75

× 0

-----

0

+2

-----

2

+2

-----

4

4是答案。我在辅导Alg 和 Trig 的功课,永远不要创建想象出来的等式,结果只会验证错误的定理!”

得,0+2+2=4,原来前面的运算在“4派”分子眼里就是一个摆设…

这“灵感计算”征服了大量“4派”网友的真心,

“太简单了吧这个算术,你看到的那个乘以零就可以把前面一坨不看了,直接得出0的初步答案,然后你再算加两次2,结果就是4 。”

内心os:“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敢拿来考我?!”

但“4派”网友也没有想通“104派”网友究竟是如何抽了脑子得出这个“庞大”数字,

“是4啊,大家在争辩个啥?”

“你们怎么得出104的啊?75乘以0啊!我看你们的数学都是川普MAGA集会的脑残粉教的吧”

不得不说,“4派”网友这些自信担当振振有词的语气,还真有把我们这些正确答案持有人搞到自我怀疑的潜力。

直到有解惑答疑的外国网友站出来了,

“这取决于你运算的次序了,如果你严格按照顺序计算的话我认为答案应该是4“

“叮~”这位大哥好像给出了两派争执的问题所在,

氮素,“取决于你运算的次序”???什么时候运算次序是可以按照作业完成者的心意自由选择的了?!如果是这样,小学生岂不是个个都能在数学上取得100分了?!

果然,“104派”的网友就忍无可忍开始给“4派”人士进行小学课堂再现了,

“你知道BIMDAS(运算次序)吗?操作顺序是括号,指数,乘法,除法,加法,减法。

50+50-25x0+2+2

没有括号

没有指数

先乘:25x0=0

没有除法

加法下一个:50+50+2+2=104

减法下一个:104-0=104“

而刚刚那位自称辅导了两个孩子这方面学业的自信家教也是被diss得体无完肤了,

“就算你在给人辅导也不代表你教的就是对的。我有数学硕士学位,我可以告诉你你教错了。必须服从运算法则(现在已经是个中学生都会的东西了)。104才对。”

”我滴天啊,数学运算是有一套法则的,乘法优先,答案是104,别再乱辅导了…”

“被你辅导的学生得有多倒霉Imao”

“求求你们长点脑子,数学运算是有一套法则的。比如你想要得到三个人年龄的总和,其中一个孩子10岁,另外两个孩子13岁,他们的年龄和难道是 10 + 13 x 2 = 46岁吗?你们应该先求得两个同岁孩子年龄的总和啊!”

但正确“104派”网友的热心纠正并没有引起“4派”网友的恍然大悟,反而开始引起了他们对运算法则的灵魂挑战,

“这个问题可难了,如果你按传统来做,先做乘法,最终你会得到104,

不过呢,如果你完全按照线性顺序去计算,每一步按照顺序得到一个小答案,最终你就会得到4这个答案了。”

“新数学告诉我们可以并不先做乘法,运算次序的真谛是按次序先后运算。“

但这一次,连计算器都比人脑好用了。

敢情这么多人都相信运算法则是真的可以随心所欲想不用就不用的了??

而在这个信念之下,除了4和104之外的第三种、第四种答案也纷纷跑出来了,

不少人得到了96这个答案,

“我得到了96”

具体产生技术是让零“跳水消失”大法:零走了,毕竟它也代表虚无,只留下了前方的减号作为给下一个数字的遗产…

还有不少人得出了“79”这个小众答案,

“75乘以零还是可以得到75啊,所以最终答案是79!”

“我是做创意工作的,数学方面比较愚钝,我得出了79”

“75 x 0 = 75”

还有网友干脆对零这个数字的意义发起了灵魂挑战…

“为什么任何乘以零的东西都会为零?

我有 4 个玉米穗,我脑子抽了决定将其乘以0,这样就能消灭它们?我的玉米去哪儿了???”

“如果你有 75 美元,将其乘以 0之后你仍然有 75 美元。0只是意味着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乘以 75。“

看起来似乎在现实生活应用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放到这个算式里面,一切就只剩诡异…

“4派和104派如今正式开战了,我站104派,但我也得坦白,如果4派有足够强劲的理由能说服我,我也不排除会倒戈。”

原来最大基数围观群众的内心想法是这:两个都不错,有一个目前看起来更对,但另一个说不定也能在努力后占据上风…

看到这辩论得不可开交的一幕,很多学校在任数学老师闻风赶来“辟谣”了,

“来自高中数学老师的答案-4是错的,除非你给零前面的一坨加上括号。

这叫运算次序法则。”

但看到“4派”网友在平行世界做出的数学运算,老师们更加感到了崩溃,

“我感到深深的忧伤。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我给很多11岁孩子教授数学,

看到这些成年人在这里激烈地争论这个问题我心都碎了。

答案是104.”

这题引出了不少正确答案网友既鄙视又无奈心痛悲哀的心境,

“只有叹气了,请查阅基础数学定理:运算次序

任何在推特上得出答案不是104的人都是在吹嘘自己的数学能力通不过小学六年级水平”

毕竟,这几千名成年网友真的在公开大言不惭宣扬鼓吹错误答案,还胡乱鼓励大家忘记运算次序随心所欲计算。

甚至,这个题快引起道德和美国问题探讨,

“数学问题引进推特应该是违反推特社区公约的禁止行为!”

“这道题就像当今美国的问题!

一般人说4,另一半人说104,还有剩下的人不在乎。”

但回到这个如今已经面目全非的算术题上面,实际上,开头网友Emma提出这个问题也不是首创了,这几年外国各大论坛都在时不时拿出这个算术题考验大众,

而每一次都有大量被考中的网友,这个问题的鉴定效果是杠杠滴——

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美国网友得出4的答案还那么自信呢?

“这个案例可以告诉大家,

上世纪80年代,A&W快餐公司想要用一个和麦当劳的1/4磅汉堡项目做顾客竞争,他们决定用比麦当劳1/4磅汉堡更低的价格出售自家1/3磅的汉堡,量大价低,吸引顾客。

这个项目最后失败了,因为大部分顾客认为1/4磅的汉堡明明更大…”

数学老师:

让我静静,假装我没有存在过吧…

ref:

https://twitter.com/emma__jenner1/status/1427752157353189380

推荐阅读:确认!打疫苗得轻症!德州州长4天转阴!全美最严法律:确诊不隔离入狱5年!推荐阅读:突发!美国要求中国航班40%客座率!华春莹:美方没有理由这么做推荐阅读:向富豪征税!20%外国买家税!加拿大第三大党派纲领一览!如果你喜欢我们文章

请在右下角点个在看*

卡尔加里作为加拿大第一宜居城市,连续三年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出炉!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加拿大卡尔加里脱颖而出!只有地税而没有海外税,空置税,投机税及其他杂税。(意味着同样一套房子在卡城购置要比多伦多温哥华少投入房价的20%左右)如果您对卡尔加里地产教育感兴趣,欢迎后台联系我们,自我介绍后拉入地产群。

想要 快速移民 吗?

如果您对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gongzhong号后台或文末留言,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免费评估。优势项目:各省企业家工签移民,AIPP, 雇主担保移民,留学生转移民!靠谱,安全,专业移民机构就在这里,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相邻资料

阅读 下载数 0
栏目专题
user-avatar
HTML5前端(CSS,JS,UI)
前端设计一般可以理解为网站的视觉设计.
user-avatar
媒体引流
新媒体玩法太多,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实现引流。
user-avatar
知识付费创业
知识的获得者间接为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
user-avatar
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内容以图片和视频为主,可以发布长度不超过1分钟的视频。
user-avatar
Excel
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为使用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
名人专题
user-avatar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百家讲坛嘉宾。
user-avatar
曾仕强
国学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
user-avatar
唐骏
被中国媒体广泛誉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
user-avatar
曲黎敏
知名中医学养生培训专家。
user-avatar
金正昆
著名公共关系与礼仪专家,有“中国礼仪教授第一人”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