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

搜搜小姐姐 搜搜小姐姐
来源:互联网

我虽然从学生时代起就多次见过华罗庚先生,但并无机会当面聆听他的谈话。这里提到的华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都已经公开发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已经深刻刻印在中国数学教育的历史上。我只是千千万万受益者中的普通一员。

20世纪中国数学教育深受两位数学大家的影响。一位是苏步青先生,他亲临中小学第一线,主编教材,为中学数学教师授课,设立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嘉惠后人。另一位便是华罗庚先生,他并没有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直接论述,而是通过本人的传奇故事,怎样学习数学的谈话,以及倡导数学竞赛、撰写科普文章、使用杨辉三角等民族化数学命名等途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数学教育的进程。

我觉得在他的许多论述中,有四句话最有代表性,就是“熟能生巧”、“厚薄读书法”、“数形结合”以及“弄斧到班门”。这四句话, 科学地、辩证地处理了“基础与创新”新关系。时至今日,重温华先生的这些名言,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从熟能生巧说起

“熟能生巧”是中国的教育古训。不过,时下的教育理念,却完全摒弃了这一观点。这句话翻译成英是“Practice make perfect”,国外的教育家大多不赞成。国内的教育家也认为“熟能生巧”几近于“死记硬背”,将它丢在一边不予理睬。

那么我们看看华先生是怎么说的。华先生在“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 [1]一文中认为:向科学进军必须“脚踏实地,循序前进,打好基础”。接着,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我想顺便和大家谈谈两个方法问题。我认为,方法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熟能生巧’。搞任何东西都要熟,熟了才能有所发明和发现。但是我这里所说的熟,并不是要大家死背定律和公式,或死记人家现成的结论。不,熟的不一定会背,背不一定就熟。如果有人拿过去读过的书来念十遍、二十遍,却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那我说这不叫熟,这是念经,熟就是要掌握你所研究的学科的主要环节,要懂得前人是怎样思考和发明这些东西的。”古老的教育箴言“熟能生巧”,经过华先生一解释,将它和死记硬背区分开来,就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我们在中小学教学中, 对一些基本的内容,必须做到“熟能生巧”。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同样在数学教育中倡导“熟能生巧”。2004年12 月7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对陈省身“几何人生”的采访,记者李小萌评论说:“面对成功, 陈省身说他只是熟能生巧而已。”接着,陈先生说:“ 所有这些东西一定要做得多了,比较熟练了,对于它的奥妙有了解,就有意思。所以比方说在厨房里头炒菜,你做个菜,炒个木须肉,这个菜炒了几十年以后,是了解得比较多,很清楚,数学也这样子,有些工作一定要重复,才能够精,才能够创新,才能做新的东西。”两位大师的见解如此相同,我们当知“熟能生巧”对创新的重要性了。现如今,讲创新的言论遍地皆是,却对“熟能生巧”讳莫如深,实在不是一种好的倾向。

读书要“从薄到厚”,然后“从厚到薄”如果说“熟能生巧”,还是借用古人的话来谈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那么华先生关于“厚薄读书法”则是关于“基础与创新”的全新创见。1962年,华先生在《中国青年》发表《学与识》的文章,根据他多年积累的治学经验,明确地提出了“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 两阶段读书法。这一充满个性的语言,立即传遍大江南北,现已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理论的宝贵遗产,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读到这篇文章时的心灵震撼。做研究要打好基础,人所共知;做学问要弄懂弄通,人所共求。但究竟怎样算打好基础了?什么是把知识“弄懂”了?却难以说得清楚,心理学上有种种界定,也是云里雾里。华先生的这一“厚薄读书法”,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华先生说:“有人说,基础、基础,何时是了?天天打基础,何时是够?据我看来,要真正打好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即‘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对所学的东西做到懂,彻底懂,经过消化的懂,我们的基础就算是真正的打好了,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学习就可以大大加快,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学习和科学研究上循序渐进的规律。”打基础与创新的关系,是当前数学教育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国家需要创新人才,但是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打基础,天经地义。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能力做到真正的“创新”。那么,基础教育应该怎么做呢?按照华先生的意见,就应该是按照“厚薄读书法”的含义去做。第一步是让学生吸取知识,反复练习,广泛涉猎,加进自己的理解,把书读“厚”,然后是第二步,帮助学生通过反复咀嚼,消化吸收,自己总结经验,包括数学问题解决的经验,能够提纲挈领,如数家珍似的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做,既是打基础,又是创新。中小学生能够做到这样,将来的发展前途必然广阔,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多。这对当前的某些假“创新”之名,行功利之实的浮躁风气,实在是一剂令人清醒的良药。这里,我们也不妨引用吴文俊先生的话加以佐证。吴先生说[2]:“关于创新的含义,牛顿曾说,他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成就,是因为他站在过去巨人的肩膀上,得以居高而望远。我国也有类似的说法,叫推陈出新。我非常赞成和推崇‘推陈出新’这句话。有了陈才有新,不能都讲新,没有陈哪来新!创新是要有基础的,只有了解得透,有较宽的知识面,才会有洞见,才有底气,才可能创新!其实新和旧之间是有辩证的内在联系的。所谓陈,包括国内外古往今来科技方面所积累的许多先进成果。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有分析有批判地充分吸收。”基础教育的创新,不能强求学生去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所谓“探究”工作。学生的创新,主要在于把“陈”了解得透,把“厚”书读“薄”。

数学见识之一:“数形结合百般好”华先生的数学教育名言中,以“数形结合”一词流传最广。你走到任何一所学校,问任何一位数学老师,没有不知道“数形结合”的。我没有考证,在华先生之前,是否有人提出过“数形结合”,但是可以肯定,“数形结合”能够走进中国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田,是从华罗庚先生的一首教学诗开始的: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离。华先生在谈到“知识、学识、见识”[3]时说道:“知了,学了,见了,这还不够,还要有个提高过程,即识的过程。因为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达到灵活运用,变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知而识之,学而识之,见而识之,不断提高。”什么是“识”?我想“数形结合”就是一个范例。清代袁枚说过“学如箭簇,才如弓弩,识以领之,方能中鹊”。说得很对。我们的数学教育理论中,强调不能只学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这当然对。但是,你有能力却没有见识,把箭乱放一通,怎能打中目标?华先生提倡“识”,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是,需要培养数学意识,用你的能力,把箭发向那个需要射中的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弄斧班门”最后,我们要提到华先生关于“弄斧必到班门”的名言。真正的“弄斧班门”,需要勇气、自信、胆量和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作为期望的目标,还是要有一点精神,正如“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说法那样。值得提到的是,华罗庚先生在1980年应邀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作大会发言,题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数学方法的若干个人体会”[4]。这几乎是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华先生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是他的传奇故事,奋斗精神,爱国情怀,以及有关数学教育的思想等,一定会在未来岁月发挥更大影响。

作者 | 张奠宙。来源于《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华罗庚.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280- 287.

[2]吴文俊.推陈出新始能创新[N]. 文汇报,2007-11-14 (6).

[3]华罗庚.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310.

[4]华罗庚.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442.

【注】转自:教育数学研究。

【相关参考文章】

【教育博览】“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教育部门又发通知,家长炸锅了!

【公式汇编】高中数理化生的重要公式汇编(珍藏版)

高考研究】高考新题型研究——结构不良问题

彭光焰——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研究)

甘志国——对2021 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压轴题结论的推广

姜修亮——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解题研究】平面向量"最值问题"常见的八大题型——每一种方法都要掌握

【重磅】教育部推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所有科目的名师课程视频全部免费在线学习

高考数学压轴题05: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问题(高考研究.共9讲)

【最新参考】2021年高中数学最新教材-新高考人教A版详细目录和详细内容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最新参考】2021年高中数学最新教材-新高考人教A版详细目录和详细内容

【高中数学竞赛50讲.全集汇编】从第1讲~ 第50讲完整版

深圳高级教师庞景生高考数学研究文章专集大汇总(许兴华数学)

温凯越——高中数学竞赛经验分享

阳友雄——高中数学中几种常见的特殊函数的对称中心

初中数学竞赛50讲.全集汇编】从第1讲~ 第50讲完整版

2021年7月清华大学(新高考版)中学生学术能力测试数学试题与解析

可跟北大韦东奕匹敌的数学天才,清华大学派出了一张“王牌”

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不看电视不用,爱听收音机!去年还穿着高中校服!初中作文曾把老师看晕

【教育博览】2021新高一:中西部七省高考秋季或将开启3+1+2模式!新高考模式最全解读!

【学习博览】唐彩斌:学好数学的一些小建议!

庞景生——高考中解几定值定点问题的解法变式 推广系列之十八

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ooo全面完整版

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教材(2)ooo全面完整版

许兴华——从《2020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学试题》的部分题型谈数学学习的体会

【教育博览】尖子生的秘密:连晚上学习都是有套路的!很实用,转给孩子吧!

【高考志愿】超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别让孩子的分数毁在报志愿上,转给高考生

【太重要了】高考志愿这么填,等于多考20分,特级教师为你支招!

2021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部分试题解析

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不看电视不用,爱听收音机!去年还穿着高中校服!初中作文曾把老师看晕

【高考研究】2021年高考数学很有可能要考的80道题! 认真看了才知道命题有这些规律...

gongzhong号《许兴华数学》近年(2018~2021年)“高考研究”与“数学解题”优秀文章136篇选读

庞景生——三折棍端点距离公式及应用

【高考专栏(九科全)阅读链接】

【高考数学】2021年高三数学最后一课......

文卫星——高考实战篇:使你高考数学出色发挥的策略

【高考专栏1】高考数学用60秒快速做选择题的“无耻”得分法,只能帮到这里啦!

【高考专栏2】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分题型(考前辅导)

【高考专栏3】高考物理重难知识点题型~解题技巧全汇总,超实用!

【高考专栏4】高中化学高分策略:各题型答题套路+必备解题技巧汇总

【高考专栏5】高考英语近五年完形填空最全解题技巧,看完再涨30分!

【高考专栏6】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汇总!值得看看!

【高考专栏7】高考历史高分答题技巧和攻略!名校学霸的总结哦!值得阅读!

【高考专栏8】高考地理技巧:26个常见专题详细答题模板!要不要认真看看?

【高考专栏9】高考政治答题技巧(考前辅导文章2篇)

【高考研究】2021年高考数学复习中的“高频易错模型”集锦

许兴华——高考研究:含参数的导数问题解题方法例析

高级教师庞景生高考数学研究文章精选专集

许露丹——高考复习函数综合题选讲

【珍贵收藏】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真题汇编.含详解161页

【教育博览】衡水教师指导:月考试卷这样分析,成绩才会一次比一次高!

【高考研究】五个导数不等式证明的命题角度

许兴华—— 一类三角函数连乘积的求值问题,可能不会想到吧?

【高考研究】从“八省联考”成绩看全国各省高考难度

高考数学命题老师是怎么想的?西工大为正在备考的你们打听好了

庞景生——两类和式二元条件最小值难题的求解策略

邵剑波—— 联想思维在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

【惊雷!】超4成是博士!深圳中学新入职“豪华”教师阵容,网友看后震惊了!

庞景生—— 一道条件二元最值题的变式探源及10种解法(一题多解)

许兴华——2021新年数学趣题新编:同学们,瞧瞧你能做出几题?

杨飞:一位科学家的秘密

高华乔——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外心

袁伟忠——清水出芙蓉,“零点”自秀妍

许兴华——高考数学中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2021央视春晚中的高考考点,各学科名师熬夜整理!务必收藏!

庞景生——高考中解几定值定点问题的解法变式推广系列之四

湖北省钢城四中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投稿须知】gongzhong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

(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加主编xuxinghua168投稿(加时请注明:投稿).(5)本gongzhong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

相邻资料

阅读 下载数 0
栏目专题
user-avatar
无货源电商
无货源开店不用囤货、节省成本、只卖爆款专注店铺数据。
user-avatar
吉他
吉他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
user-avatar
英语学习
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
user-avatar
媒体引流
新媒体玩法太多,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实现引流。
user-avatar
唱歌教学
唱歌是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以享受。
名人专题
user-avatar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user-avatar
柳传志
中国联想控股、联想集团创始人。
user-avatar
陈安之
中国著名的成功学演讲大师。
user-avatar
刘强东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user-avatar
贾长松
著名企业管理系统的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