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读《一篇一篇解读统编》有感与古文喜相逢

搜搜小姐姐 搜搜小姐姐
来源:互联网

灵/魂/沉/淀

读《一篇一篇解读统编》有感

——与古文“喜相逢”

大柳塔第一小学李芬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次遇到古文,就在第八单元第一课,题目是《司马光》。何捷老师在《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三年级卷中给出大家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为三年级小孩而教

此处有明显的关键词“三年级”,也就是说,教学这一篇古文,不要任意拔高,不要肆意放大,应该目中有人,需学情。因此,不能往“深”处教,还不能往难处教。

很多老师讲课时都会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区别“瓮”和“缸”,问及设计意图,无非是从侧面辅助孩子理解从“瓮”中自己出来之难,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往难处教,本来让孩子欢欢喜喜的,结合自己已经读过的“司马光砸缸”知识,读懂内容,亲近古文就成为了背诵的突破点,却引申出了很多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如:为什么“缸”和“瓮”不一样,故事的人物和内容不一样?为什么爷爷奶奶说他们是一样的?如果是“缸”,那个小孩就能出来吗……这些问题无疑都让孩子的点发生了变化,在把语文课往偏处教。

第二条建议:在单元系统中教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因此,这一篇也要成为单元系统教学中的一环,这样,教学的“度”就很容易把握,教学的方向就不会偏。

不少老师都是看一课教一课的,我们应该改变教材研读的习惯,全面关照整个单元,看清楚后再教,这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前提。

首先,读懂单元导语;其次,看清单元课文的布局安排;最后,要看清教材中的助力系统,也就是课后的练习设计。实际教学中,如果将其融入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些内容,无一不指向目标的达成。

第三条建议:在对文章样式的认知中教

与古文第一次相遇,希望美妙的“初相遇”能留下终身对传统文化的美好印象。

面对简单的古文,就是让孩子反复读。对于这种特殊的文本,叠加特殊的语感体验,就是有效的学习途径。这个故事中有显而易见的、带有明确审美取向的“道理”,所以需要融入到思维也是相对简单的,学习时,更多应根据清晰的故事情景,做好简单的复述与对人物的评价,进行审美判断。

文稿:李 芬

编辑:张金丽

相邻资料

阅读 下载数 0
栏目专题
user-avatar
淘宝
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创立。
user-avatar
化妆
化妆是运用化妆品和工具达到美化视觉感受的目的。
user-avatar
Android(安卓)程序开发
安卓是基于Linux内核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
user-avatar
快手
快手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短视频社区,用于用户记录和分享生产、生活的平台。
user-avatar
拼多多
拼多多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电子商务应用产品,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
名人专题
user-avatar
陈安之
中国著名的成功学演讲大师。
user-avatar
余世维
余世维被称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
user-avatar
林伟贤
著名成功学励志教育专家。
user-avatar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user-avatar
李践
誉为中国“新赢利模式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