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微信扫码
返回顶部
客服

读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小老师 小老师
来源:学习有益

课程下载

提取码:eu3w
检测百度分享链接是否有效: 检测报错
网盘转存下载
本课程供VIP会员免费学习。
下载途径:共699 MB,网盘转存下载。

课程介绍

读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本书围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展开四个方面的探索: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选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现将自己摘录、批注、感悟整理如下:

摘录1:序言中提出课程、教育教学的六大超越:超越基础技能一一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与品质;超越传统学科一一新兴的、综合的、有差异的学科;超越彼此分裂的各学科一一跨学科的主题和问题;超越区域性概念一一全球化的理念、问题与学习;超越对学术内容的掌握一一学习思考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现实世界;超越既定内容一一提供多元学习选择。

感悟:读后,觉得此论述对核心素养背景下,跨学科课程整合、核心素养教学转化有启迪与借鉴意义。第一条指的是教学目标要从双基、三维目标跨越到核心素养,第二条开设面向未来学科,关注人工智能不能取代富含情感伦理内容,其余关注的是教育视域、教育多元选择,跨学科整合及教育要正视现实中不确定情景问题解决。

摘录2:斯皮尔伯格的经典电影《第三类接触》。这部电影的名字来源于人类与外星人不同层次的接触。第一类接触,人类只是看到了外星飞船;第二类接触,人类发现了外星人遗留在周围环境中的证据;第三类接触,人类直接看见、并与外星人有了面对面的交流。

感悟:这三类不同的接触层次非常适合用来概括像二次方程这样的知识点。知道二次方程的存在,偶尔可能会碰到二次方程,或者发现它存在过的痕迹,但几乎从来没有真正地运用过它——和它没有第三类接触。这样知识点教学若不与生活应用,那么投入与产出回报率、机会成本是得不偿失的。

摘录3: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由此来反映我们对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的预测,并且借以强调能够应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灵活知识。”

“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递已经打开的盒子里面的内容,更应当培养学习者对尚未打开的盒子和即将打开盒子里面内容的好奇心。”

感悟:教育视域选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为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关联点:教育要为孩子终身幸福典基,这就要求教育的目的落脚到为孩子的个人生活、公民生活、职业生活做准备。

摘录4:目前的教育中存在三类突出且重要的学习议题阻挡了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之路:过分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过分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

感悟:过分重视学业成就就是关注各学科的考试死分数,忽视纸笔测验不能检测素养;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视因果推理知识、通达智慧的知识、创生的新知识,试想,百度能直接搜索到知识还需要教吗?教育应该塑造的是“业余的专家”,他们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业余专家可能在解二次方程上不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但是很清楚知道平均数、标准差这些基础概念,也能将这些概念应用在对一些统计数据的评判上。根源: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

关联:作者讲到他看到过一个老师组织学生用跳舞的方式来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学生从教材里写的有丝分裂的各个步骤中提取线索,自己来编舞,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枯燥的、教条式的生物知识。这看起来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实践创新。但是作者指出,这种方式的确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有丝分裂这个知识点,但却没有回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学习有丝分裂和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到底有什么联系?这真是一个釜底抽薪的问题。

反观我们当前课改、课堂,过分关注课改形式,反而忽视了课改本质、目的。

摘录5:全局性理解内涵:应当有助于呈现物理、社会、艺术等不同世界的运转机制。全局性理解应当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专业行动、社会行动、政治行动。全局性理解应该敦促我们变得更有道德观,更有人性,更有同情心,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某项知识的全局性理解在真实生活的很多方面会找到应用的机会,并且可以迁移到其他知识领域。

分享:用多种认知方式、多元解读,思考事物本真、关联,从学科的狭窄的利基理解走向多元的全局性理解。要关注孩子身上真实发生作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自然的敬畏、对他人的尊重、对美好的向往等,关注核心品质对关键能力的反馈作用。全局性理解,利于保持方向、审慎思考、深度学习。

这四条标对重构教育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考框架。另外,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要减少配方知识,增加理解性的知识。

什么样的全局性理解(或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我们为生活做好准备?答案是:能够支持思考的、能够广泛运用的、能够将主题内容转变为分析工具的全局性理解。这样的理解,必须能够令我们注意到,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哪些时候可以运用所理解的知识;哪些时候这些知识能够赋予我们真知灼见、支持行动,并提供伦理道德观点。

摘录6:理查德将问题分为5类:回顾性问题,回顾知识和信息;程序性问题,用以指导班级练习;以及其他3类以不同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问题。

感悟:当前课堂上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更少。时间多消耗在“常规管理性问题”与“认知记忆性问题”上。

案例:基本问题:引发工业革命的3个因素分别是什么?

更好一些的提问方式:你认为,引发工业革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增加一些好奇的感觉:全世界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文明成熟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们也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突出的科学成果,甚至产生了大量巧妙的装置。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有发生在那些文明之中,而是出现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区域呢?

摘录7:有生命力的问题指能够为对话提供焦点和重要意义的一些探究性主题。 方式一,中心线索法。中心线索包含一系列广泛的探究主题,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习者可以对此进行长时间的探究。 方式二,要素式问题。教师应当围绕着大概念(即题干本身已包含答案的各类问题)而非答案来组织课程与教学。 方式三,增殖性问题。最初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累一定经验后,再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 方式四,找到问题的焦点。教师可以从提供一个问题的焦点开始:提供一个主题、题目或者对象,不一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但要十分详细,具有真实性和启发性。 常用句式:“假如不是呢?”设计问题包扩展理解的界限。 为什么必须做出决定? - 我有哪些选择? - 每种选择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 这些结果有多重要? - 为了得到这个结果,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 你为什会这样想? - 你可以解释一下理由吗? - 事情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 - 这件事情有何利弊? - 我们理所当然的想法是什么? - 我们甚至无需辨识就理所当然的接受的事实是什么? - 还可以有哪些异想天开的选择? - 怎样才能将两个截然不同的想法整合在一起? -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探究性学习形式: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工作室学习、社区服务学习。

感悟:有价质的学习两大抓手:全局性理解、开放性问题。上述摘录对教师如何设计有价值的主干问题、胖问题有启发,分享、质疑问题模板也可借鉴。

真正的学习在于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要做到这点,应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构筑立体式教学模型。“点”——基于全局性理解和开放性问题两大标准设计教学方式;“线”——选取每个学科中包含的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学科范围内做调整;“面”——跨学科进行主题单元式学习,这种方式是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学习的天然要求。

摘录8: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 :学习即运用,把理解和思考用起来 ; 学习即注意,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 ;学习即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 ;学习即融会贯通,你能用欧姆定律解决供暖管道问题吗

分享:理解指深度理解、有效发散性理解、个性化理解,真实应用、迁移应用理解。回答了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同时对学习的层次、学习的本质做了全面性解读。

摘录9:迁移意味着学习者在某处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运用到完全不同的领域。知识的迁移要么需要高端的反思性学习,从而实现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迁移;要么需要低端的大量实地练习,从而实现无意识的、自动的迁移。

分享:过去我们只关注了正迁移、负迁移,现在我们还要关注反思性学习、机械练习对迁移质量、层次影响。

摘录10:“像X家一样思考”。比如:

欧几里得式认知。这是一位数学家。他为我们提供了形式化的演绎推理,就是广义上的猜想与证明。一方面,猜想即提出力图证明的观点;另一方面以定义、公理、已证实的定理、广泛概括的各种数学对象和系统为基础,借助于证明机制,严谨的数学才得以建立。

培根式认知。培根式认知从假设开始,即基于观察和思考提出的一个概括性命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个东西必须得可证伪,才有可能是科学的。

牛顿式认知。牛顿式认知是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现实情境。并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各种含义及预测,最后再回归现实生活。

修昔底德式认知。他实践的是历史学的认知方式,解释原始资料,批判性地探讨其中可能的偏见,拼接多元资料,进而建构历史叙事。

分享:不同学科代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这对我们启示有两点:一是除了学习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习、运用学科认知方式。同时掌握了学科认知方式更利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二是现在进行的跨学科整合,仅仅局限于知识面、研究问题视角整合,今后,更要关注多元认知方式的整合。

摘录11: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

哈佛学院通识教育项目:美学与阐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道德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世界中的各类社会、世界中的美国。

在 The Disciplined Mind 一书中,霍华德·加德纳建议教育应当围绕真善美三大主题展开。“真”指有关世界的知识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与科学、数学、历史等学科相关。“善”指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与社会研究、文学、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等相关。“美”则明确了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在生活与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设计文学、视觉艺术、舞蹈、自然美等领域。 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波兹曼设计了5个主题: - 地球太空船:人类居住的星球十分渺小,我们面临着种种集体困境 - 堕落的天使:人性的失败与弱点以及人性的闪光点 。美国实验:美国文化为各种宗教、政治思想和表现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这种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局限 ; 多样性法则:探究多样化的语言、宗教、习俗、艺术和手工艺品等如何对人类社会做出丰富的贡献 : 世界的编织者和制造者:语言和言语表达的作用 。

The quest to learn school: 事物运作的方式(综合数学、科学);理解不同的系统,改变、完善、发明自己的系统 ;存在、空间与地位(综合英语语言文学、社会研究)一一理解时间和空间以及人文地理对人类思想、表达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 符号世界(综合数学、英语语言文学、计算机编程);练习破译、创编、操作和解读代码的意义,并认识到:符号代码让我们的世界井井有条,通过解读符号代码产生意义 ; 健康(综合社会情感学习、体育、营养、健康)——理解“健康”意味着什么,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 - 思维练习(综合游戏设计、媒体艺术)——了解多种模式、多元文化的新媒体素养,并理解其在特定背景下如何服务于特定目的 。

分享: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有启迪,对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选择主题有借鉴价值。

摘录12: 传统学校无力教授的7个生存能力 :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跨网络合作的能力以及通过感召力来领导的能力 ;灵活性与适应性 ; 主动性与企业家精神 ;高效的口语和书面沟通能力 ;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好奇心与想象力 。

传统教育中常被忽视的7个思维习惯 : 控制冲动 ; 抱着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倾听他人 : 质疑、提出问题 :借助所有感官收集信息 ; 保持好奇心和赞叹之心 :愿意冒险并承担后果 ;有幽默感。

霍华德·加德纳决胜未来的五种能力:修炼心智、统合心智、创造心智、尊重心智、伦理心智。  


相邻课程

阅读 下载数 18
小老师
小老师
认证课程发布者
关注发布者
小老师
小老师
认证课程发布者
课程数
粉丝数
关注发布者
栏目专题
user-avatar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
user-avatar
安卓Android
安卓是基于Linux内核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
user-avatar
瑜伽
瑜伽则是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
user-avatar
数学同步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user-avatar
美容护肤
美容护肤是通过某些方法达到美容加护肤的效果。
名人推荐
user-avatar
董明珠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user-avatar
樊登
樊登读书创始人,首席内容官。
user-avatar
贾长松
著名企业管理系统的咨询顾问。
user-avatar
李践
誉为中国“新赢利模式之父”。
user-avatar
马云
中国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