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微信朋友圈里的科学规律
课程下载
本课程供VIP会员免费学习。
下载途径:共43.0MB,网盘转存下载。
课程介绍
最近,清华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一下我们的朋友圈,然后得出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规律,还创建了一套预测模型,可以预测一个人在朋友圈转发一篇文章后谁会点开、谁会点赞,预测的精度超过80%。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些研究结果。
1.年龄与被激活的概率
首先,这个研究是和微信一起搞的,所以能拿到准确的后台数据。它一共使用了4800万个用户、6125万篇微信文章和75亿次互动的数据,包括是谁分享的文章、分享者的年龄、性别、分享者好友的年龄、点击文章的好友是谁、谁又在点击文章后点了赞或者点击文章页面里的在看”。
当然,微信给出的供研究的数据都是把其他个人信息抹去的,并没有泄露隐私的风险。然后,科学家们发文章描述了那个预测的数学模型是怎么建立的。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如果你对这部分学术内容感兴趣,可以找这篇文章来看。
这里,我们只看看他们通过模型分析出的结果。
首先是在微信看一看”里点击文章的概率,和额外又点了在看”按钮的概率,这个概率又按年龄和性别做了细化。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看一看”在哪儿,你只要打开微信,点下侧的发现”按钮,里面就能看到看一看”了。当然,这个是要开启的,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去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去手动开启。在这个地方看文章,比朋友圈里看文章有更好的互动体验,因为你可以知道一篇你喜欢的文章,你的朋友是谁看了、谁喜欢了。
结果是这样的:在看一看”里出现的文章,被点击的概率大约是10%,而不但点击了文章,又去点了在看”按钮,也就是说,我不但看了,我还希望别人知道我看了这篇文章的,这个概率大约是1%。也就是说,10篇文章中有1篇会引起好奇,10篇引起好奇的文章里有1篇会引发认同。
如果按年龄看,25岁这个看似是互联网中坚力量、最活跃的人群,其实反而是最不意点击文章和点击在看”的;而70岁以上的人是最愿意点击文章和点击在看”的。这一头一尾的概率相差大约1倍,比如,年轻人只有1%的会点击在看”,而老年人的概率就能提升到2%。
如果按年龄和性别两个维度去筛选,结果是这样的:最爱点击在看”的人是70岁以上的男性,比例高达3.5%,最不爱点击在看”的是25岁左右的男女青年,比例只有不到0.5%。而最爱点开文章的是70岁以上的女性,比例高达15%,最不爱点开文章的是25岁的年轻女性,低到了8%。由此可见,老年人具有纯读者的属性,早已训练有素”的编辑们起的文章标题,对他们确实更受用。
接下来这张图,建议你仔细看一看,它说的是一个用户被激活的概率。这个概念是这样的,打开在看”后,你会看到里面有一篇篇的文章,除了题目外,下侧还显示人名,这些人名就是看了这篇文章并且点过在看”的人。而我们决定是不是要点开这篇文章,其实不光文章标题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下面出现的人名也会影响我们是不是要点开。如果那个人对我很重要,比如说是我的领导、我的家人,或者我的对手,那这些属性会影响我看完后要不要也
当然,微信是不会把这些亲属关系、工作职位之类的信息透露给科学家的,科学家只能从年龄、性别等普通的属性,来统计一个人点过在看”对另外一个人也点在看”的影响。这就是被激活的意思。之后为了表述简洁,我们都使用被激活”这个词。
这张表格我们可以这么看:先找最低的,也就是黄得都发白的区域,有2个方格,用户年龄都是20-30岁,他们是最不容易被激活的一群人。尽管如此,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他们的激活还是有差异的,年龄在30-50岁的人最不能激活20-30岁的人。
我们再从这张图里找激活率最高的区域,有4个方格,就是深得发紫的区域。其中3个出现在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最容易受到激活的人群是70-80岁的人,他们最容易受到60-70岁、70-80岁的人的影响。而另外一个深紫色,也就是激活率最高的地方,很有意思,那就是十几岁的年轻人最容易激活七八十岁的老人。而且这里也可以看出,对各年龄层影响最大的,就是七八十岁的人。
这些规律对应到现实中的场景,可能是这样的:七八十岁的老人对社会事件发表的观点,只要不过时,就都会受到大家的赞扬。而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接纳新事物、新观点上,已经比较弱了,但刚上初二的孙子、孙女跟他说的东西,他们却很愿意听取。?最后就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力最大。
2.性别与被激活的关系
下面一个有意思的结果就是,按性别来看,人们互相影响的规律,但这次是统计2个好友对他本人的影响。
可以发现,如果用户本人是男性,那么另外两个出现的好友也都是男性的时候,他被激活的概率最高。用户本人是女性也是如此,当另外2个好友也都是女性时,用户被激活概率最高。我猜,这可能和文章内容与性别相关有关,同一性别关注的问题更倾向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