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智耕农的生存之道
来源:课程整合
课程下载
本课程供VIP会员免费学习。
下载途径:共206MB,网盘转存下载。
课程介绍
台湾农业的自动化技术研发已经行之有年且十分纯熟,嘉义大学在十几年前研发的「脉冲式音波凤梨品质检测电脑数位化自动分级系统」即是一例,虽然这些技术有时受限於市场或产业规模,因此未能扩散推动。然而,智慧农业不只限於硬体、科技层面,这是它与工业4.0的不同之处。 智慧农业要关注的有3个面向,第1个是基本面提升效率与效能;但一旦效率提高,产量增加,就容易出现产销失衡问题,因此第2个要重视的就是降低农民面对的市场风险。小农之所以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就是受限於资讯不对称,因为他们没有那麽多时间去了解、蒐集资讯。大农、小农的差别除了资本,很重要的区别在於大农能更快掌握市场资讯,如果政府能建置一个市场资讯的软体介面,那麽台湾的合作社都有机会成为大农。由於牵涉商业利益,所以须由公部门来推动。 第3个则是安全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层面。比如台湾想推动有机农业,必须建置一个系统从源头管制资材,农药、肥料销售都能追溯,种植地点的土壤状况、是否受到污染也要掌握。或者透过灌溉渠道闸门控管自动化,结合即时监测水质重金属污染,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就不开启闸门。这些都是智慧科技在农业上的可能应用。 智慧科技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供即时正确的资讯与资源合理化分配,让农民知道下一步该怎麽做。例如台湾水果外销时若遇到农药残留问题,如果有一个资料库能即时更新各国农药相关法规、安全标准的变动,对农民和出口商来说就能避免风险。 台湾的农业分工,可以朝向小农负责生产、大农负责经营管理去发展,类似契作概念。彼此之间再透过共享经济模式分配资源,就像旅宿出租平台Airbnb一样,不实际拥有旅馆也能经营旅馆业。即使不实际拥有农田,将许多小农整合起来,也可能成为大农。这便是智慧农业发展成熟後,可以预期台湾农业将会出现、有别於以往的产业链样貌。
相邻课程
阅读 下载数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