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死,焉知生- 透过死亡思考人生
课程下载
本课程供VIP会员免费学习。
下载途径:共365 MB,网盘转存下载。
课程介绍
这本书的日文原名是《尸体在讲述》,作者是一位退休法医。打开这本书,是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
法医要面对的通常是非正常死亡,但在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竟没有一丝一毫恐怖的感受,更关注的是法医通过案件传达的思考和生活态度,还从中学习到不少法医学知识。
书中写到常有人问法医,在验尸、解剖时不会觉得恶心吗?法医回答,:“活着的人更可怕呀。……与给活人看病相比,面对尸体时反而更加轻松。”活着的人会说谎,但口不能言的尸体绝对不会。法医不是临床医生,但他们可以在验尸和解剖的过程中跟死者交流,探索真相,充分维护死者的人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人死不能复生,但法医将死者的“警告”传递给活着的人。很多情况下,如果提前觉察和预防,死亡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判案的法官说,“人的生命比地球还重。”
法医学是一门学科,通过抓住死后的细微变化,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但这门学科还有一些缺乏科学依据地方。例如,解剖只能判断出形态上的异常,但对于不能通过尸体表现出来的机能异常却常束手无策,依然需要依靠法医的经验。而解剖看似不近人情,有的死者家属还会把解剖看作“把人又杀了一遍”。但当验尸无法查明死因时,唯有解剖可以确定死者是病死的还是被杀的,是自杀的还是在灾害中死亡的。而对于死者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对于后续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方案来说至关重要。
长期面对非正常死亡,作者对很多问题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从法医视觉看世界,会看到与常人不同的东西。例如,至死仍紧握军号不离口的士兵,可能并不是因为勇气或者责任,而是因为出现了尸僵这种化学反应。例如,当人与外界的温度差变小时,人就会感到炎热,反之则会感到寒冷。如此就能解释,为什么被困雪地里的人会脱光衣服喊着好热,在雪地里冻死。因为寒冷,人体散发出去的热量会多于产生的热量,体温也会因此降低。当体温降低两三度时,即使外界寒冷异常,但在这个时点上,体温和外温的差其实是缩小的,所以人才会感到炎热。“这大概就是生命里最后的光吧,宛如即将燃尽的烛火。”
阅读的乐趣在于去感受不同的人生,去接触这辈子都有可能触碰不到的时空。最后想用作者两句看似互相矛盾的句子作为结束:
“仅此一次的人生。有人不惜走上歧途也要活下去,这是何等的可悲。”
“我接触过太多的死亡,才深知生命之可贵,也愈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舍弃生命为之奋斗。”
在《论语·先进》篇中,有季路与孔子关于生死的对话,季路请教“敢问死”的问题,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意为人活着时候事情还没弄明白,哪有时间去研究人死了以后的事呢?似乎是只有在研究明白“生”之大问题后,有空的话再去研究“死”这一无足轻重的事情。孔子给生死之重要性定下的这个基调,也使儒学发展成为一种主要关注人的“俗世”义务的“入世”哲学,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只要活着,不拘是谁,都须尽到你生而为“人”的责任,至于“出世”之后怎样,则大可不必理会。然而,尽管孔子的这一研究“旨趣”,使中国人避免了对虚无“来世”的沉迷,不过,有时候认真地对待“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生”。本文的标题“不知死,焉知生”,就来源于一本书的名字。
《不知死,焉知生》这本书的作者是上野正彦,是日本当代著名的法医,原东京都监察医务院的院长。东京都监察医务院主要负责检验、解剖异常死亡的尸体,确定其死因,为检视官的验尸提供医学帮助,并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上野先生从事法医工作近60年,堪称日本法医界之神。许多案件的真相在他手里水落石出,而案件背后则是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他在书中解释写作该书的原因只是为了向读者传达其“思考方式与生活态度”。法医与从事救死扶伤工作的医生不同,“他们从完全相反的方向看待医学,得出哪怕一点能帮助活着的人们维持健康的方法,也就是完成了其作为医生的使命。”
法医面对种种悲惨的现场时,也会有常人的震惊、痛恨、心悸与悲戚,但他们必须抑制自己的情绪,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为揭开死亡之谜聚精会神地工作。在与沉默的逝者“对话”中,他们既解答每个生命具体的终结方式,也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何谓死亡”这样深层次的话题。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年轻生命的逝去总是让人心痛又伤感。上野先生的书里有一句话给人一些启发,“春天也是自杀频发的季节”。在学生自杀的问题中,或许还有“师德”之外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上野先生作为法医专家,他的一些研究确实发人深省。比如,一般人认为独居的老人容易自杀。他却发现,在东京和子孙一起居住的老人自杀的最多,其次是和子女一起住的,最后才是独居的。一般人认为和家人一起住的老人最幸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些独居的老人并不会因为一个人住而感到寂寞孤单。他们会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会和来访的亲人、附近的邻居交谈,生活反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而那些和家人一起住的老人,他们最难忍受的是不被最信任的亲人理解,反被他们冷漠对待、排挤疏远而产生的寂寞,“三代同堂的老人反而最容易自杀,这一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上野先生从这些人的“死”中得出的结论,对我们的“生”不无裨益。政府和社会的福利政策常常倾向于独居老人,而那些与家人一起生活的老人们同样需要关注,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为创建和谐家庭、宜居社会而不断思考、不懈努力”。
今天的人们大多注重养生,那么喝酒对人体到底好还是不好?上野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基本不喝酒的人,在上了年纪后更容易出现心脏肥大和冠状动脉硬化,而那些经常饮酒并且是有酒精依赖症的人,则心脏不仅不会肥大,甚至会缩小。滴酒不沾的人可能会引发心肌梗塞,而酗酒过度则会造成水分沉积在血管壁上引发心衰。两个极端都不好,所以如果在晚饭时小酌一两杯,则会对心脏和血管大有裨益!对于贪杯的人来说,这可是最有力的证据呢。
在我自己的阅读经验中,还从未涉及过上野先生写的这方面的题材,上大学时学习法医学,看着那些令人心惊胆战的照片,好长时间晚上不敢在没有路灯的地方走路,期末考试一结束,就赶紧把教材扔到了教室窗外。而在阅读上野的这本书时,虽也有让人不适的时候,却因它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尘封的窗而欣喜。笔者之所以谈及这个话题,缘起于前段时间审结的一起案件。3月底,震惊世人的白银连环杀人案宣判,狂魔高承勇一审被判处死刑。而这起持续时间长、作案手段残忍、性质极其恶劣的案件的侦破,与案发现场证据的提取、留存及其后大范围的比对、摸排分不开,案件的背后,法医们究竟做了多少工作,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正是像上野先生这样的一大批人在幕后默默搜检,才使得案件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使恶魔得到应有的惩罚,也使逝者得以安息。
无论生死,都是人生的大问题,只有将它们都弄明白,我们才能更好地生,生命也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