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微信扫码
返回顶部
客服

加藤嘉一:如何认识日本

张小小 张小小
来源:知丰

课程下载

提取码:sr5h
检测百度分享链接是否有效: 检测报错
网盘转存下载
本课程供VIP会员免费学习。
下载途径:共46.0 MB,网盘转存下载。

课程介绍

加藤嘉一:如何认识日本

加藤嘉一是在中国最活跃和最受关注的一位日本的年轻人。

  他有很多的身份,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媒体评论员、自由撰稿人等等。

  他来中国已经有七个年头,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会写一手好文章。

  他曾经接受过很多家媒体的采访,他用旁观者的角度看中国,以当事者的角度看中日关系。

  他被称为是中日交流的民间人士。他说“许多外交官员不方便说的,就让我来说吧,许多外交官不方便做的,就让我来做吧!”

  他对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有很深的了解。

  今天,加藤嘉一为你带来的他眼中的中国和日本!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来!我们今天请来的嘉宾是加藤嘉一,刚才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日本和中国年轻人一代的一些现象。优米网《在路上》这个节目,其实我们在往期节目中,关注很多年轻人职场的问题。我们这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有一位叫做“小行者”的朋友说:“我大学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是考个喜欢专业的研究生,还是尽早朝自己喜欢的方向找工作实践,日本大学生有没有专业不对口造成的困境,日本年轻人怎样面对和解决的?我非常困惑。”

嘉宾:我认为大学生的专业,不管是报志愿的还是后来学习过程保研等等等等。我认为在社会当中专业往往是不对口,社会只能在矛盾中发展。所以,专业不对口在日本是这样子,大家经常的不对口,当然首先我认为不对口这很正常,你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大学毕业的时候,你的兴趣你对一个学问的了解,一点都不发生变化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年轻人希望保研,你想转型转行转专业,我觉得这个是完全可以的。至于他的先后的关系,我认为这要看情况。比如就业比较好的时候还是比较差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个分析。

我们年轻人,不超过年轻人所有的人,我们每天做的无非是选择,人生是选择的过程,选择必须有两个过程,第一你要了解社会,第二要了解自己,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然是个选择,必然走的选择的这么一个东西。

我建议这位朋友你先好好的了解,好好的观察在你周围发生什么,包括你国家的、社会的、包括你爱人的。二,你好好的自问,你能做什么,你不希望做什么,这样你肯定能做好战略的选择的道路。

主持人:先了解社会再好好了解自己。有一位叫做“一杯茶”的网友说,说:“日本公众场所谨慎守纪,而在家里表现的很随意。跟日本人相比,中国人的屋子总是干净整洁,让人觉得很舒适,而在公共场所则会大声喧哗,会在餐厅喝的一塌糊涂的情形,是什么导致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待公与私的态度不同呢?我们以前的节目中说,中国人讲潜规则,美国人喜欢讲规则,不知道日本在讲规则多一点还是潜规则多一点?

嘉宾:日本的规则和潜规则同样多。我认为日本明规则和潜规则我认为它是并存的最好的社会,他一方面有东方情结儒家的文化无处不在,比中国多多了。如果中国想了解自己的文化,应该到日本去,这不是讽刺。

二,日本也是比较明显的世系了中国制度的东西,日本明规则和潜规则往往共存,怎么共存是一个合作问题。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是勾结关系还是促进关系是一个问题,我觉得现状并不乐观。

我觉得日本人和中国人公和私观念正好相反这点很有趣,刚才那位朋友分析的很到位,日本人外面非常谨慎非常谨慎克制,一到屋子里连踩地的地方都没有全都是书,包括我不用说了。都是相对来说,我是相对论的忠诚主义者,相对来说公共场合很放的开。为什么?这不是自己的无所谓,是大家的无所谓,房子这是我的,必须保持干净。日本人正好相反,日本人这是公共场合必须慎重,这是大家的要克制自己,私人空间就是自己的无所谓。这种观念的相反,这个非常有趣,但原因不太好说。我觉得各有各的利和弊。

主持人:最重要的尤其关于规则和潜规则,是看他们当中是互相促进还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这个现在不是很清晰化。

嘉宾:当然它可以是像今天的中美关系一样,可以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我觉得都是可以并存的问题。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的问题也很有意思他叫做“清梦零月”,他说:“有人称你为‘日本的韩寒’,在中国很多年轻人对韩寒着迷,连地产大亨潘石屹都写博客说‘韩寒的反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您怎么看待韩寒文字和他的影响力,以及韩寒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嘉宾:当然韩寒先生我觉得应该说比较另类的,能够在这么一个同质化、从众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社会当中,能够从中间跳出来,他本身有这么个条件、能力和意志。一个人做一件事,应该必备这三个条件,条件、能力和意志。应该说他具备三种条件才能够跳出来,中国社会是能够包容另类的社会,这点比日本开放多了。

韩寒先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或那样的模式下,我觉得很好是一个人的选择。我觉得我比较敬佩他的一点,他是始终努力去代表自己。我的观点、我的立场、我的生活方式,这点是其他的很多中国朋友值得向他学习的。

但我觉得大家可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大家都往韩寒先生看。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更多的去关注,我估计他也应该是向社会向其他人学习,吸收知识也好,观察社会也好。我觉得他作为比较独特的一个人,我觉得我是很欣赏他的。而且他的存在本身,他的存在也给我带来很多的勇气,因为我比他小2岁。但是我觉得他的那种另类成长,我们都在路上这是共通的,但他的一种另类成长也给我带来一种勇气,因为我觉得搞另类是很寂寞的,搞另类是很孤单的。当然我不可能把自己过渡到另类化有所不一样而已,但是我觉得我也希望,能够在话语权主导社会发展的时刻,也希望能够跟他同舟共济。

主持人:好,谢谢。我们还有一位网友说:“一年一度的公务员报考正在开始,中国每年有很多人参加国考,希望能进入政府部门或者是事业部门。第一比较稳定二是福利待遇比较好,很少有人想在政治上有抱负或为中国社会改革作出贡献去考试的,您怎么看这个现象?日本人追求什么样的工作?”

嘉宾:当然在年轻人不好找工作的时候,大家从自保的被动考虑考公务员是正常现象,我觉得对此不给予任何价值判断。但是日本人可能他有一种比较非常牢固的惯例,比如说东京大学法学部是文科里最高的,在他们的意识形态当中,当官是赢者,不当官就是输者,这么一种传统的意识,我把它上升为意识形态,非常的严重。在日本当官不管是外交部也好商务部也好,当官本身变成一种很神圣的一种东西,我对此是始终在批判。

就我个人而言,当然我当时被一些有关部门邀请或者说怎么着,我也想过要不要去外务省当外交官。我在《中国我误解你了吗》 那本书里谈到,今天不是光靠外交部外务省推动对外政策的时代,我们也希望民间的外交官,就像福原爱那样的,他的一口流利的东北话,比首相什么的有影响力多了,他难道不是外交官吗?

所以我觉得,比如说我们的外务省跟中国的外交官不一样,第一年进省厅,第一年打字、拷贝、拎领导的包,这个事情不是我能做得到,在日本比我听话的人有的是,装没听到,装不知道,当官会装我不会装。我永远不当演员,我演不了别人我只演自己。

所以我不当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当官别人能做,甚至我也能做。但有很多事情是只有我能做别人做不了。我觉得我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就是分配合理的分工。何况日本社会是正在结构性的老龄化的这样的社会,每个年轻人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尽可能避开重复劳动体系,我认为这是年轻人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不当官?拎包我能做,可能做不了我有可能批评领导。这个东西不是我能做到的,但是我不做,这是我不去外务省唯一的理由。

主持人:要演好自己,不要做一个表演的人。

嘉宾:所以说我先做好自己,我就是代表我。

主持人:现场的观众有问题吗?请这位戴眼镜的先生。

观众:你好加藤嘉一。我有两个问题一起问,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中国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觉得外国的东西就好,不管买东西也好,有的时候不一定好差不多,包括人找对象,觉得找了个老外很有面子,这种现象在日本是不是有这种类似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我刚才听你一直讲,你说最终为了报答祖国,当你有一定成就还是要回国回日本。这种现象在日本年轻人比较爱国比较有很强烈的欲望,中国人很多人的情况,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是出国而不是回国,我在国外混的不错也不回国。我看到一种情况,现在中国很多地方邀请留学生回国,讲很多激励措施但是很多人不回来,想问日本这种情况怎么样?谢谢。

嘉宾:首先对您第一个问题,所以我说中国人为西方买单。就是很多中国人觉得外国的产品很好,去外国旅游,包括在国内,中国国内买很多国外的产品都比国外贵,很多中国人到外国理由香港旅游,我首先佩服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消费精神。

中国人包括年轻人都有崇洋媚外的意识形态,我认为这是有点要命的,凡是外国的都是好的哪有这么简单的道理。今天中国包括年轻人两种心态是并存的,一个是自信一个是自卑。自信和自卑并存的状态,大家会变得这么折腾,你一方面觉得国家在发展人家在衰落;另一方面,他们依然觉得国外的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好,所以说这点还是需要平衡适应的过程,这个是肯定的。

第二个问题,日本年轻人我经常痛骂就是我国的同胞,很多年轻人觉得明显知道,我们国内市场是在萎缩的,不管消费市场生产的市场还是人才市场都在萎缩,大家越萎缩越向内看而不向外看,这点是日本人最应该向中国人学习的地方。我们很清楚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一个是黑川1853年,我们被开国。第二次是我们战后战败以后,被美国开国,都是被动的。第三次这次两个因素,一个是全球化,一个是中国崛起。在这个时候,日本人还不往外看。我们说开国是被动的,非常不应该,所以所以我站起来向外走,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是个合格的外压,日本人此刻的改革,此刻的开国,不应该让外国人施加压力,应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所以我才站起来出国,然后最后回到祖国,因为日本年轻人现在很不往外看,这是个非常背道而驰的这么一个生存方式。所以就是说我现在没有办法评论中国海归、不回国也好,这个是本身个人选择。包括出国也好、回国也好都是个人选择,当然背后有非常严重的社会矛盾。

但是就我们日本而言包括日本媒体,非常鼓励年轻人应该出国,应该去海外看看,从海外的角度观察祖国,我现在做的观察中国反观日本,为什么是中国?我很有可能去美国。对日本人来讲,中国人对日本人影响太大了,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还有观众要提问吗?刚才没有问过问题的,请第三排的女士,边上这位。

观众:加藤你好!我的问题就是因为刚才听了很多从细节的地方做对比,关于日本年轻人和中国的年轻人。我很想了解日本的年轻人现在对中国的年轻人,或者对中国社会是什么看法?尤其你刚才提到被动开国,中国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就是说日本人不想重视中国有被动的力量,他必须要看看身边的国家。

我们中国人尤其我们80后一代,从我们文化上了解日本可能比我们父辈多,看过日剧、看过日本的漫画,我们对日本的社会现象有很多了解,我想知道日本的年轻人对中国的社会现象通过哪些方式在了解了解?他们了解多少?

嘉宾:日本人对中国深层次的印象了解也好,依然停留在唐朝那个时候。

主持人:很远了。

嘉宾:对,以史为鉴。因为我们学中国的古代史太多了,我们从小学中国的历史人物思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日本了解的非常多,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那个。我们生活中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这种东西我们都说到嘴里边去了,依然停留在那个地方。我们对当代的中国了解非常肤浅。首先年轻人忙好该忙的,我刚才说过了。

除非今天的中国年轻人也好、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跟你有关系,日本年轻人太忙好该忙的了。所以他们直到很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存在,中国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他不会去关心的。所以我认为,说实话日本年轻人没有太多人关心中国,更不关心中国的年轻人。

可能关心的话,比如说我们看到今年大学里,中文第二外国语学院是排第一的,日本年轻人为了找好工作,把中文当战略工具好好学那个但学的不好。很多日本企业确实不断的向中国市场去在那边开发商机,很多年轻人看到比较被迫的去面对中国。

我觉得日本年轻人面向中国是很被动的,而且更多的是一种不能说把它工具化,更多从商业自己谋生的角度看待中国。所以说对于中国真正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好,或者跟你同龄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可能这个日本人不是特别关心。

相对中国年轻人对日本漫画、动漫、连续剧的关心甚至是以这种姿态,跟他相比日本对当代中国的文化也好,当代的社会现象是非常不关心。能跟中国今天年轻人漫画兴趣相比的是日本对唐朝,日本对古代一种很尊敬、敬佩,很崇拜的一种感觉。

所以才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说年轻人之间的兴趣,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就是说很多中国年轻人我曾经看过很多,中国日本年轻人交流的场面,中国年轻人看到日本年轻人对中国的古代史比自己还了解感到很惊讶,日本年轻人对中国年轻人对我们文化动漫非常了解听得懂日语太厉害了。

这么一种不对等的文化的交流的方式,当然错位,对。我不给他任何的价值判断,但是我觉得他应该能够更多的去对等化是最好的。这个是挺有趣的。

主持人:日本的年轻人更多的关注比如自己的工作,自身活动的范围。甚至他们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

嘉宾:给我印象很深刻的,这个不是中国还是日本。我上一次09年的过年的时候,我到东莞采访。因为那个地方很多工厂在里边,那个时候所谓的“民工荒”那个时候,有一个老头因为没有订单然后被迫提前回家。我采访那个老头,那个老头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连名字都没听过的美国某某银行他倒闭,为什么我的工作就没了呢?这有什么关系?”这说法问的太到位听先进了,今天就是这个时代。

我们十年前,日本的经济对中国依靠只有9%,整个对外贸易当中,中国占的对话贸易只有9%,现在上升21%了,如果包括大中华区现在30%。中国有没有成长跟你的工作跟你的饭碗是有关系的。

所以我还是鼓励,我现在在日本有几档节目,我尽量简单明了以小见大的去告诉我的同龄人,今天在中国市场里,包括人才市场里,他们在发生什么,中国年轻人他们的价值观什么样,因为你很有可能在一家美国公司和中国员工一起工作,这就是全球化。我们必须了解,你必须有你的世界观,你对中国的观点和立场这是必须的。

我一直强调一句话了解对方是一种态度,了解自己是一种责任。相互理解是一种境界,相互信任是一种正义,相互学习是一个生产力。

主持人:好,我们看有一位网上的朋友叫做“实习生”他说:“你能说一说中国的什么东西和事情对你的影响是最大的?”

嘉宾:当然一个是中国的所有的古代的,刚才我说过的这个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是五千年的文化吗?

嘉宾:比如怎么做人,怎么尊敬长者,这个肯定是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第二,毕竟我18岁出国,当时选择中国,18岁非常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中国往东走向东走,我认为我人生当中应该说最正确的选择。我不相信以后还能作出更好的选择我不相信。

当时就是说时机很成熟,环境包括条件都很成熟,哪怕是被动的。所以这个我认为我跟中国的这种渊源缘份是命中注定的,我从来不相信血型、星座,我不迷信。

我相信两点,一个你有没有努力,你所付出的努力我说汗水。第二命运。我就是相信这两点其他都不相信,宗教我也不信。我跟中国的关系我相信是命中注定的。

一个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二个当时我选择给我带来的转折,给我整个的人生。我当时是从三无状态,我当时谁都不认识,不会中文没有钱。七年前一个少年走到今天,我一直认为,当然现在很多包括社会精英,社会朋友我也很不好意思,很多人觉得我比较成功甚至夸我,但是我说我非常直白的说,我从当时的三无状态走到现在的加藤嘉一,我认为所谓的时代和环境,今天的中国这么一个客观的因素所占的比例超过95%,我个人努力不到5%。

所以说,所以我到中国之后,我获得的东西,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变得更加自信。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环境改变人。第二时代造就人。

虽然依然在路上,但是通过七年所明白一点一点的道理和尝试。所以我在这里我代表个人还是感恩中国。

主持人: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叫做“思绪万千”的朋友说,说:“你在微博上写道,下午从福冈坐新干线晚上到了大阪,古老的水城十年没有来感觉很新鲜,刚才一个人出去吃了大阪特色的拉面和煎饼等,与东京很不一样人很热情价格便宜量很大,可以讨价还价。中国朋友肯定在大阪过的爽快亲切,东京太冷漠价格太多不适合中国人混。你能评价一下北京这个城市吗?”

嘉宾:北京应该说是我第二个故乡,北京虽然他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我作为一个跑步的人,他的空气是非常糟糕的。不管打车、坐地铁行走成本太高了。但是我觉得北京很可爱。为什么?有很多的问题。看一个人一样,这个人很危险,很不小心很容易犯错,觉得很不放心,但他很可爱。北京也是,在我看来也是一样的,他的优点、缺点都非常非常清楚。

对我来讲北京首先是第二故乡,第二北京也是让我成长的这么一个地方,所以我还是有理由把北京看作第二个故乡。

主持人:好,谢谢。好,加藤今天讲了很多很多的个人的经历,他说如果把一个城市看作一个人的话,他可能有很多的缺点也有很多优点,其实我们把一个国家也看作一个人的话,刚才加藤也讲了去了解一个人是一种态度,去了解自己是一种责任。

我们在看其他国家的时候,也要真正来审视一下自己,我们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看外来的文化。非常高兴能有加藤嘉一这样一个民间使节,民间使者对我们中日文化进行交流。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人,能真正的让我们中国人,能真正的做好自己,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真正的能放眼世界,能够看到我们真正需要走的一条真正的路。因为今天加藤嘉一一直讲他在路上,也正好符合我们这个节目的名字。

我们《在路上》特别希望提供这样的平台,能让我们年轻人有一个思想的碰撞,这样的平台和舞台

相邻课程

阅读 下载数 37
张小小
张小小
认证课程发布者
关注发布者
张小小
张小小
认证课程发布者
课程数
粉丝数
关注发布者
栏目专题
user-avatar
品牌营销
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
user-avatar
财务会计
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user-avatar
健身锻炼
健身可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
user-avatar
外汇投资
投资者为了获取收益进行的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行为。
user-avatar
国学
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
名人推荐
user-avatar
曾仕强
国学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
user-avatar
傅佩荣
著名国学研究大师。
user-avatar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user-avatar
李践
誉为中国“新赢利模式之父”。
user-avatar
刘一秒
广受认可的中小企业家创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