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影视批评全12集
课程下载
本课程供VIP会员免费学习。
下载途径:共900 MB,网盘转存下载。
课程介绍
戴锦华:被誉为“中国苏珊·桑塔格”的戴锦华教授出身于北大中文系,曾在中国电影第四代和第五代崛起时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戴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学与电影学养、广博的阅读量和阅片量,同时,她还永远站在时代潮头,关注着当下脉动,这使她在身为中国性别研究、女性文学研究,电影与文化研究先驱者的同时,一直与时俱进,保持着超高的人气,其智慧与锋芒已成学界“传奇”。
近年来,戴锦华教授的三部代表性着作《雾中风景》《浮出历史地表》《隐形书写》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以精装再版,引发了学界和读者的普遍关注。三本重量级的专着,分别代表了戴锦华在电影研究、女性主义批评和文化研究三个领域的开拓性贡献,至今都是相关研究必须参考的经典论述。
卢米埃发明机器,放映影片,可是一战以后破产然后凄凉死于家中
一战前全球垄断者是法国电影
发现电影区别于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是对极观文化的记录
电影是跟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是全球性的,视觉语言是国际性的
第一个辉煌时代:默片时代(视觉)
一战之后,美国(好莱坞)崛起,且苏联(蒙太奇理论指导下发展出新的意识形态表现方式)出现,欧洲(欧洲先锋电影运动)衰落但也有产出,美国成为电影生产重镇,全球输出,
第一代大师:卓别林
第二个辉煌时代
二战后,好莱坞具有绝对的覆盖全球的优势,欧洲奋起新反击,1950年代末欧洲第一次新浪潮——意大利一支独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良心新闻工作者和艺术家走上街头拍摄真实人民的生活,新闻快片,租不起摄影棚摇臂灯光消音设备(导致大全景镜头很多)没钱),1960年代的好莱坞导演(代表:斯皮尔伯格)的教材反过来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欧洲第二次新浪潮——
法国出现了着名的新浪潮运动(一年半时间50位新锐导演推出处女作,意大利一批反抗资产阶级的青年艺术家登上舞台,)——
以此为契机开始了一系列新浪潮运动,且一批电影作者涌现(代表:费里尼意-,英马尔·伯格曼瑞典-),德国新电影运动(反思法西斯主义)——
德国以后,下一个新浪潮视野转向亚洲,日本电影崛起(黑泽明,大岛渚,金川昌平,小金二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一条战后批判军国主义、反抗好莱坞、对日本本土脉络叙述,另一条线 罗生门 如何在威尼斯电影节得奖,关于一个电影节奖项如何运作——
日本以后转入华语区,香港新电影 台湾新浪潮(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
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新浪潮 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
不停刷新电影叙事可能性、空间——
中国以后是伊朗新浪潮
但时间上没有太清晰的先后,几乎同时发生
-新浪潮运动的特点
a.新导演出现
b.新生导演对本国和全球电影构成了冲击-反叛-刷新
C.非欧美地区的新浪潮运动的标志,不是以导演在本国出现,而是其作品在被欧美主流评判机构承认=在欧洲电影节得奖
d. 非欧美地区电影新浪潮流程:本土出现新浪潮-新浪潮通过各种途径被欧洲电影艺术节命名-在欧美非主流院线放映-美国大学电影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才算确定了世界地位
——
新浪潮接着, 50年代(1924发明电视机)电视流行(黑白和彩色电视发明的时间间距不过两三年,但电视变成彩色需要等待几十年后,原因是大制造商需要时间退化黑白电视的完整生产线挽救损失,资本和技术的矛盾),进入千家万户,进入了第一次影视大战,争夺大众空间,电影失败,行业进入反思,思考电影本质,进入充分自觉的时期,所以世界电影理论开始成熟、全面出现。
技术发明
-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问世,美国的《绝世歌王》,《雨中曲》戏剧性呈现了声音技术如何进入电影工业,基本所有默片大师都反对,认为声音剥夺了电影的艺术性,但由于电影是工业商业系统产物,当声音具有更大的商业潜能是不可战胜
-50年代中后期,色彩元素进入。1900彩色胶片技术已经完成
电影的历史比例
5年=文学的一代
100年历史的浓缩
古典时期
是对电影本体论的深究时期
鲁道夫·埃因海姆《电影作为艺术》
贝拉·巴拉兹《可见的人类》
默片时代,集中在电影语言的讨论上
“首先让你们看见”
卡拉德的意思是视觉表述,想象性
格里菲斯电影艺术本质是一种叙事的视听语言
电影理论
电影是唯一人类指导胜利的艺术,理论与工业基本同时发生
-两条路线:
电影艺术和本体的探寻
电影使人遗忘现实,遗忘苦难,失去反抗和改造的动力
-20世纪20年代,有提出电影书很像柏拉图-洞穴,把墙的影子当成真实世界,然后出去见真的光,一边被刺伤一边在找“真实的影子”
-安德烈巴展《电影是什么》
影评人出身,法国重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50年代,这个杂志培育了一代的法国导演),总结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推动了法国新浪潮,是法国重要的电影理论作者,
这时期的理论被称为青春期电影的“成人宣言”,宣布自己独立于古老艺术,具有自己媒介特质所带来的叙事表意创造能力。
让里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电影媒介的问题意义
50年代后期-60年代开启了电影新阶段,现代理论不再关注电影本体的讨论,而是整个欧美大格局的语言学思想转型,和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两者当中衍生的不同流派,彼此重叠交叉而生的理论。
特点:电影理论不再和电影创作发生直接的关联,甚至没有重叠,电影理论自身成为一种表意实践,电影理论不再关于电影工业和市场,进入学术机构
学科化的形而下标准:能不能靠他拿工资/学位/职称
当代电影理论第一阶段:
克里斯蒂安·麦茨(罗兰·巴特的学生)
通过研究电影语言,建立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电影理论的第一个十年失败了,无法建立跟普通语言学一样的自然语言系统,证伪了,但了解了电影作为叙事艺术它所依据的结构系统和单元
当代电影理论第二阶段:
电影理论的第二个十年,第二符号学=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电影研究所关注对象从电影语言/文本,本身扩展到了电影观众的观影心理、影城机制如何影响观众理解文本,多个重要派别出现,其中有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有重叠,还有电影意识形态批评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有重叠,与此同时存在的,电影叙事学理论,
-甚至发生倒流:
1.原创性电影理论反过来影响其他领域的理论
2.商品次序:传统而言,文学是原创,电影是译本,20世纪后半叶,先电影后有小说
为了反击电视,高额制片出现,但是惨败收不回本,此时开始利用影院机制和电影空间,开始把用户分层,电影档期和预期理念(为了某一用户群体/时间段而拍)
电视理论至今没有独立理论,而是与communication传播学理论、媒介理论,大众传媒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更关注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特征,不同类型的社会栏目,电视的文化功能,简洁而密集地进入学术领域,可以被电影理论覆盖
电影理论黄金时代是60年代-80年代,严格来说80年代就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研究收编了电影,当代电影理论创造了电影批评形式,理论化电影批判对影片、理论命题的讨论都建筑在对电影文本结构性、电影语言高度专业细致的把握之上,区别于当代电影影评,相对于哲学,相对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文本而言,电影理论其实是更容易贴近的,观影就可以相对轻松地进入电影理论思考,进入20世纪以后的语言学转型之后的文化理论
电影的发明
1、 世界公认的电影诞生日是1895年12月28日,即鲁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及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开始做第一次的公开售票供公映。
电影的出生具有商业性质
2、现代工业文明被艺术拒绝了很久,
19世纪-20世纪的绘画很久之后火车等工业意象才出现
电影电视叙事历史所有重要发明都具有偶然性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媒介
-最大的偶然是电影与叙事的结合:
电影史上第一个故事片——梅里埃拍摄自己剧团的默剧,
单机位 乐队指挥机位 舞台正前方
-不止拍默剧,还可以真人来拍
-运动的摄影机
-剪辑(蒙太奇)的出现:街道记录婚礼队列卡胶片,然后回去检查时候发现变成了葬礼
一盒胶片10分钟 所以都要
-一位法国电影艺术家资金不足刚开始是彩色,后面的黑白,剪辑的时候黑白彩色混剪发明
一般是先拍外景在拍内景
-而且所有重大发明(指电影叙事语言)在最初20年就完成了,(非指电影技术,技术还在更新发展)
代表人物 格里菲斯以后没有创新的语言
-60年代法国新浪潮三剑客/旗手戈达尔刷新了格里菲斯的记录
电影艺术的两个关注方向
-技术应用(但并不是一项技术完备以后就等同进入电影工业技术系统)
-叙事新可能性
电影批判
门槛通俗,常会围绕演员本身,或者是
知识点
-电影低于8画格难以意识存在
-景别
大全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角度
课搜搜名师讲座视频戴锦华-影视批评全12集
01_影视批评(1)电影与电视概说_流畅 360P.mp4
02_影视批评(2)电影理论史简述_流畅 360P.mp4
03_影视批评(3)电影批评的历史与类型_流畅 360P.mp4
04_影视批评(4)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_流畅 360P.mp4
05_影视批评(5)电影的场面调度因素_流畅 360P.mp4
06_影视批评(6)电影影调视觉语言与剪辑_流畅 360P.mp4
07_影视批评(7)电影叙事观_流畅 360P.mp4
08_影视批评(8)电影本体论与电影作者论_流畅 360P.mp4
09_影视批评(9)电影符号学与电影叙事学_流畅 360P.mp4
10_影视批评(10)精神分析理论_流畅 360P.mp4
11_影视批评(11)女性主义电影理论_流畅 360P.mp4
12_影视批评(12)意识形态批评_流畅 360P.mp4